美国、法国等又重新重视发展制造业,我国情况如何,能排第几名
文:青黎
发达国家有一个共同特点,就是进入到“后工业化时代”,其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是越来越低,除了保留少部分高、尖端制造业外,发达国家更加重视发展高端金融业、旅游业、高端设计、科技服务等附加值高的产业。这虽然有利于发达国家在利润高、耗能低的产业里保持优势,使其居民的生活水平长期保持领先优势。但失业率和商品进口数量随之上升,产业链短板越来越明显,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抵抗力出现下滑。
因此在持续多年的“去工业化”之后,部分发达国家逐渐认识到,经济高度依赖第三产业有着不可忽视的弊端,又反过来重视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和回归。例如美国奥巴马、特朗普担任总统期间,签署了多项有关“制造业回归的法案”,如《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》,《国防生产法案》,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(NNMI)等,并在贸易、金融、财税等方面采取了一些大的举措,激励制造业再次流向美国。而除美国外,日本、德国和法国也对制造业有了新的认识。尤其是法国,更是明确提出了“再工业”的口号。
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纷纷提倡“制造业回归,再工业化”等战略,相信“再工业化”或许将成为未来新的趋势,而全球制造业格局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。随着美国、法国等发达国家又重新重视发展制造业,相信大家在关注他们出台的相关政策的同时,也会好奇目前全球制造业格局是什么样子,我国又能排第几呢?
正如大家所知道的,美国、日本、德国等发达国家仍是全球制造业强国。但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一直呈现高速增长,并且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,“中国制造”也成为我国一张闪亮的名片。
下面我们用制造业增加值这个数据,来体现全球制造业格局近年来的变化和我国取得的进步。2004年,中国(本文中国指的是中国大陆)的制造业增加值只是接近6300美元,仅占到了同期全球制造业增加值总量的8.6%(此时已经超过德国的制造业增加值),同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却高达1.608万亿美元,是当时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大国;日本的制造业增加值约为1.03万亿美元,是当时全球第二制造业大国。
这就是说,在2004年,美国的制造业增加值是中国的2.55倍——反之,中国是美国的40%;而日本的制造业增加值是中国的1.6倍多,或者说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仅约为日本的61%。
2007年,美国的制造业增加值高达1.845万亿美元,约为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的1.6倍——2004年则是中国的2.55倍。同年,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突增到1.15万亿美元,已经超过了同期日本的制造业增加值(约为0.997万亿美元)。
不到5年后也就是2010年,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跃增到1.925万亿美元,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。此时,美国的制造业增加值约为1.797万亿美元,日本的制造业增加值约为1.187万亿美元,德国的制造业增加值约为0.67万亿美元。
2018年,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超过了4万亿美元,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总额的27%,稳居全球第一名。同期,美国的制造业增加值约为2.3万亿美元(中国是其1.74倍),日本的制造业增加值约为1.01万亿美元(中国是其4倍),而德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只是8300多亿美元(中国是其4.82倍),三国的制造业增加值之和与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相当。
2020年,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在疫情影响下仍有26.6万亿元(约3.85万亿美元)。同期美国制造业增加值2.27万亿美元,是我国的59.7%,日本工业增加值1万亿美元,是我国的26%。
根据最新数据,截止目前,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,占全球比重接近30%,表明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非常稳固。
由数据可以看到,我国制造业近年来确实取得突飞猛进的成就,也成长为全球制造业格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。
截止目前,我国工业拥有41个大类、207个中类、666个小类,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健全的国家。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,有40%以上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。
不过也要看到,“大而不强”一直是我国制造业亟待解决的问题。而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中,高端环节和基础能力方面仍是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短板。
从这个角度看,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1年的世界第一固然值得庆贺,却并不是沾沾自喜的理由。一方面从制造业竞争力来讲,德国仍排在全球第一超过了中国。另一方面在去年一份很火的“全球制造业口碑排行榜”上,德国仍排第一,日本第八,中国却无缘前十。这也充分说明中国制造虽然遍布全球,但是在产品质量上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。
因此这就需要我们脚踏实地,努力克服制造业发展中的瓶颈和问题,真正实现从“中国制造”到“中国创造”的转变。只有这样,我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业强国,也才能在未来全球制造业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。你说是不是这样呢?
[法国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]